以下内容由『TT玩加-小玩渣』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去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提出六项重大民生举措。
为我们成年人「通宵上分」给予充分考虑!
当中,要求未成年人每天22:00pm至8:00pm禁玩网游。
法定节假日每天不超过3小时,工作日每天不超1.5小时。
你相信小学生再也不熬夜玩游戏了吗?
从今以后,我们就可以在这些时间段内,在峡谷里自由翱翔啦!
今年高考和中考期间,我们趁未成年人都被困在学校备考,同事就带着我成功上段位了。
回想起昔日,种种被坑的惨痛经历,我觉得六项举措,还是太便宜这些小学生啦。
要知道,某些小屁孩是拿着爷爷奶奶的身份证,认证注册游戏账号。
我建议采用狠辣的认证注册系统:
开启游戏或角色复活时,必须进行「游戏刷脸识别」。
如果担心人脸识别存在个人隐私泄露及肖像权问题,或改为「游戏指纹识别」。
上述建议的出发点是,增加监护人的识别频率,从而降低未成年人的游戏意欲。
但愿…不会出现这种打脸情况…
铲除了小学生,不算啥,游戏界还有其他坑货呢。
据老司机经验之谈,女大学生就是一群不用脑子的混分巨兽。
像我们公司几个女生玩游戏,只能用「又屎又烂瘾」来形容。
出版署赶紧发布下一个《通知》把女大学生也禁了吧。
让她们在晚上多睡美容觉,别熬夜上分。
其实要数广大人民心目中,最坑的还真不是小朋友和女大学生。
而是那些令人窒息的老年选手。
不会打野出装、不顾战略形势、不看队伍信号、不听队友劝舆,还理直气壮叽叽歪歪。
脾气不好又自卑又不服管的爷爷奶奶也一并禁了吧。
凡满50岁者也要防沉迷!
顺带也杜绝小朋友拿爷爷奶奶身份证认证的可能。
Finally,年龄坑不再是我方的问题!
但,对面不是也没小学生、没女大学生、没老年选手了么?
说不定禁了他们,以后遇到的都是神一样的对手。
“我强,敌也强”!
这下子若再丢分,就没有甩锅对象。
万一真的不走运,那就尴尬了。
说句真心话,谁何曾未盼望过坑货到对面当卧底呢。
有清晰逻辑的网友就帮我们粗略地盘了个道理:
“假设一局里面有一个坑货,这个人坑到胜率为0。坑货在我方这边的胜率为4/9,在对面时我方的胜率是5/9。所以有坑货的存在你才容易上分”
在有坑货的前提下,还是上不了分,只能说明阁下的水平…
“实话实说,老年人、女大学生、小学生哪里坑了?
别老是揪着「老年散步选手」,只会大乱斗和云顶之弈。
他们年纪大了一点,反应是慢了些。
对游戏投入的感情,在游戏获得的意义,跟年轻人是一样的。
只是,他们老练的人生阅历,让他们将游戏视为「灭人欲的存在」。
对胜负更是看得轻于鸿毛,所以才被大家忽视他们真正实力。
网传上盛传的「荣耀皇冠」退休阿姨、「至尊星耀」养老爷爷,游戏耆英比比皆是,与我们擦身而过,只是我们没发现。
再说说女大学生,人家无非游戏玩得少,又没有人教。
游戏这东西,往往都是看个人对比赛阅读理解,还有操作意识。
简单来讲,就是“玩多了自然就懂”。
何况女大学生入坑,多数只敢打辅助,塔被偷了,只怪输出不给力,小姐姐不该背这锅。
谁说女大学生就爱无脑送,那是她们不在乎自己的数据,把抢人头的技能毫无保留地丢出去。
真正坑的是那些一上来就吹牛逼,然后被人从头锤到尾,还怪队友不支援,最后躲起来收割人头的的蹲B。
事实上,硬核女大学生大有人在,甚至是文武双全,边打竞技游戏边刷网课,你又见识过了吗?
至于小学生,说到坑的只是个别。
小学生这个年纪吸收知识的速度是飞快的,他们还会钻研各种攻略。
而且,游戏的黄金年龄是14岁至18岁,那些16、7岁的高中生打游戏超腻害的。
有网友表示,自己今年24岁,在游戏里见过的大神,岁数全都没比他大。
别人家刚作业写完的野王弟弟,啥位置都能补,随时摇身一变就是万众渴求的上分工具人。
瞧瞧以下这位小老弟,带某位老哥上王者,条件是换取那位老哥的英语四六级私教课程。
那位老哥先是宛然拒绝,后来望了望王者的宝座,流下不争气的泪水,便义不容辞地答应了。
(此图转自微博网友Memory,侵删)
但是,对于青少年,应该在最好的年纪做有意义的事。
那就是吸收更多课本知识,健康地成长。
因此,TT玩加亦响应各界的号召,关爱未成年人,共建未成年人保护网。
推出一系列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
为进一步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的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
19年11月初,TT玩加母公司广州趣丸科技网络有限公司党支部联合天河区公安分局网警大队、冼村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活动之禁毒、网络安全、防范诈骗、平安三率社区普法活动。
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切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国家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实行时间管理,是从规范商家做起,游戏行业与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力量履行未成年监护守护责任。
《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的第六项也是在告诉家长们,自己的孩子自家大人还是要多操点心。
但考虑到平时忙碌工作的家长,他们管理能力有限,想管孩子但也管不住,手机什么密码也锁不住他/她。
最终只能往豫章书院、杨永信治疗所走起。
其实,父母在家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也是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诱因之一。
如果孩子看到的父母平时不打麻将、不玩手机,没有不良嗜好。
父母和孩子建立良好感情关系,相信孩子成长过程中也有能力辨明是非,并一步步建立起自制力。
忠告:还在用爷爷奶奶身份证玩游戏的小朋友们。别洋洋得意,你的心性不定,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多大影响,只不过是在影响自己的人生罢了。
-END-